老电影《南海风云》拍摄往事
1974年西沙海战结束后,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陆柱国接到任务,要将这场海战搬上银幕。他前往西沙永兴岛实地采访,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,仅用10余天就完成了剧本创作,最初剧本名为《飞翔吧,海燕!》,后定名为《南海风云》。
1974年西沙海战结束后,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编剧陆柱国接到任务,要将这场海战搬上银幕。他前往西沙永兴岛实地采访,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,仅用10余天就完成了剧本创作,最初剧本名为《飞翔吧,海燕!》,后定名为《南海风云》。
陆柱国(1928—2022),河南宜阳人。1948年毕业于河南洛阳高级师范学校。他当兵以后,成为二野四纵陈赓司令员手下的战士,因为有文化,故从事新闻宣传工作,为前线记者,很快在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。他没有当过海军,也没有海军生活经历。
在宋朝,朝廷的水师连海盗都防不住,让倭寇在东南沿海猖獗侵扰;在清朝,一些中国的滨海城市筑有炮台,如著名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广州的虎门炮台,还有什么车歪炮台、四方炮台等等。但要说军舰,最强大的是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。但是他们都不是帝国主义的对手,在日本的联合舰队面前终
在1974年上映的《闪闪的红星》中,高保成饰演的宋爷爷以一杆烟袋锅、三句方言台词,将一个隐姓埋名的地下党员刻画得入木三分;十二年后,在《南海风云》里,他化身渔民阿爸,用布满裂痕的双手与咸涩的海风,演绎出南海边陲的革命守望者。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表演艺术家,用半个
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。5月7日,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的“昨夜星光——新中国电影海报展(1949-1989)”在奥莱美术馆开幕。该展览由浙江省古典文献研究会主办、奥莱美术馆承办。